News Collection 26th. Oct. 2009
兼通双语新移民,在国际学校推广中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10月26日 / 文/何逸敏
从新加坡教育部的资料显示,已经在教育部注册的外国体制私人国际学校有近45所学校。这些国际学校主要招收非新加坡籍学生,那些综合性的大型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球四面八方的近三十到六十个国家,汇聚狮城。澳洲国际学校副校长托尼先生表示,感谢卓有贡献的新移民,对他们的工作表现也大加赞扬,校方会继续大力支持中文部的一切活动。新移民在这些纯“洋人”的体制和环境里照样创出令“红毛”们刮目相看的成绩,不遗余力地为推广中华文化而绞尽脑汁,推陈出新,赢得赞誉。
美国人学中文非常“怕输
新加坡美国学校现有学生3800名,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不同国籍的学生,一般入学等候时间为2年,可谓入学名额炙手可热,中文是必修科目。据九年前加入美国学校的熊华丽老师介绍,在小学高年级,A、B、C、H 把学生按中文水平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ABC班注重听说,H是最高班,是为华人或者是有中文背景的孩子而开。因此,H班就直接选用新加坡教育部的中文课本,其他层次的中文班则有各负责老师编写不同的教学教材。
那些新移民中文老师主要来自中国和台湾。他们当中以大学主修英文为主,多数老师拥有各类硕士文凭。汉语往往是他们本身的母语,所以个个双语精通,因材施教。熊华丽从中国厦门大学英文系毕业,她曾随丈夫(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吴伟博士)去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也获得美国的教育硕士文凭。熊老师自编自唱,编了一系列的学中文的书籍出版,在各国际学校广泛采用。
美国学校的家长里有很多世界名人,父母的学历都很高,因此非常重视学中文,也和新加坡家长一样十分“怕输”。很多家长都不惜重金在家聘请中文补习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中文强化高班。另一位移民来新多年,毕业自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英文系的张晔老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完英文硕士课程后,3年前来到美国学校,她说:“美国学校的中文老师们都非常敬业,我们的中文课程每年都在不断改进,大家都希望能够给学生们最好的学习体验。”鉴于美国学校的学生学习中文非常投入,家长更是热情高涨,从旁推波助澜,强烈提出许多中文的改革方案。因此,全校近20位中文老师出尽法宝,大显身手。他们时常邀请中国京戏团为学生表演,带学生去中国浸濡,在课室里陈列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物品等等,抓住任何机会让美国孩子把中文自然地“唱”出来。
新移民献议提高中文课时多一倍
东南亚联合世界学院(UWCSEA)有将近3000名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超过60个国家,2008年9月开设的新分校很快将迁入淡宾尼的新校舍。来自中国的亚洲语言系主管之一阎俊萍老师说:“ 近几年,中文部从一年级开始就分流,并采用不同的教材。尤其是这两年校方非常支持华文的教学,在中文老师的大力献议下,从善如流,把幼儿、小学的中文课时调高了一倍。学生在10 年级参加IGCSE会考,12年级参加IB会考,到了12年级毕业时华文A2(外语的最高级)班的学生还可能拿到中英双语言文凭证书。”这就目前国际学校的课时安排方面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不但可以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基础,同时也提高了中文老师们的教学士气。
目前,幼儿班、小学的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学习华文,家长认为居住在新加坡,学习华文具有周围语言环境的有利条件。但是富有艺术表演才能的中国老师李芳也指出:“由于学生背景完全不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的时候比较积极,认真,甚至觉得很酷。不过,国际学校毕竟是完全的英语环境,所以学生学习华文的语言环境还是很不理想。”
因此,国际学校的教学形式要求活泼、开放、有趣,需要老师们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传播知识,很多老师都是多才多艺,会唱、会跳、会演、会编,从而达到寓教于乐,语言和文化并重。对于初级学生,加强其听、说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会安排多一些唱歌、律动、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就会加强华文阅读、写作的能力,以便将来到了IB可以考取双语言文凭。另外,教师们还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华语课外活动及文化活动。比如,舞狮、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木偶剧等。另外,每年会组织学生去中国浸濡学习;每年还有两次(小学和中学)亚洲语言日,让学生通过表演节目、摆设摊位来实际应用所学语言;传统节日的庆祝更是多姿多彩,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华文的积极性。
在UWCSEA亚洲语言系开设了四种语言课,共18位老师,其中华文老师15位,一半来自中国的不同地方。新移民在洋人的天地大展拳脚,大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热情播下中华文化的种子。
“我们喜欢学中文 ”
新加坡澳洲国际学校是一所大型的纯外国校制的国际学校,这里以澳洲人居多,但也有近四十个其它国家的学生。在澳洲学校学习十分快乐,领导层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学校竭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校环境。
华人在这里占极少数,8位中文老师的背景也很特殊。高笛老师从中国大学的英文系毕业,赴新留学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英文硕士学位,目前又再攻读汉语言硕士学位,并在留新期间嫁给了新加坡人。台湾人黄瑾伦老师生活在澳洲十多年后落户狮城,继续教澳洲人学中文。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双语言毕业的原籍马来西亚的黄如勤老师作了澳洲洋人的媳妇。已有12年教龄的袁东萍老师从中国大学的英文系毕业后又获得美国的教育硕士文凭。原籍马来西亚的肖晶晶老师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教育学院。她曾在美国的克萨斯州教华文两年,并兼当新加坡教育研究助理和新加坡教育学院辅导老师,目前也在攻读硕士课程。澳洲洋人大伟博士与语言天才罗尼老师对中文情有独钟,对教中文乐在其中。另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何逸敏老师也在攻读汉语言及文学硕士学位,并身兼本地多家杂志的编辑,长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创作。澳洲学校的中文老师各自拥有不同的华文背景,个个好学不倦,带给学生亲切的中国、马来西亚、澳洲和台湾的多元华族文化。老师们和学生打成一片,大家在欢歌笑语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中文。
目前该校小学、中学和高中已经按中文程度分流,考虑到学生将来入澳洲大学所需,所用的课本是澳洲编的,但老师有绝对的补充自由。高笛老师开设的中国象棋班、何逸敏老师开设的中国书画班、黄如勤老师开设的东南亚烹饪课程吸引了许多澳洲学生参加。今年中文部邀请了新加坡更生美术会的书法家庄峇味先生来校表演书法,中学和高中部的全体学生排队欣赏,过后,中文老师负责教每个中、高中学生学写书法。老师还定期带学生去品尝中餐,经常动手做一些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专题作业。就读澳洲学校6年级的中学生同时要学英文、中文、法语、印尼语,课外兼学日文。常常听到学生们说:“我们喜欢学中文 ”,对辛勤的中文老师来说,这是何等的崇高评介!其实,教“红毛”人学中文真的不简单,游刃于中西文化的新移民们努力地耕耘着,希望在非华人的天地里,让中文这块愉快的学习园地结出硕果累累。